編按:下文兩位作者都是首次去參觀「毋忘香港的根」展覽系列,然後書寫出自己的想法。讀者可以留意這兩位完全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對同一個展覽內容會有什麼不同的反應。展覽是由中大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籌辦,其中一個主題「衣服的起源──樹皮衣」展出了廣東、香港及台灣等地五十多件出土樹皮布石拍,並且輔以考古學角度作分析。該展覽由即日起至明年1 月4 日仍會於文物館東翼舉行,觀展後的同學也可嘗試整理自身經驗。

誰說的, 香港的根
文:人類禧
在百萬大道走過,你可有在無意間瞥過文物館門前被陰影遮蓋着的幾張展覽海報中,有一張喚作「毋忘香港的根」?身為一個人類學學生,理應對博物館有多一點留意,畢竟博物館是人類學一個重要的「說故事」場域。但若不是在課堂上經教授提起,我還不知道文物館在訴說一個與香港歷史博物館截然不同的「香港故事」。

香港歷史博物館受着政府的大力資助,在「香港故事」的常設展覽中,把香港在殖民時代以前的過去分作三段:「自然生態環境」、「史前時期的香港」和「歷代發展:從漢至清朝」。「香港歷史博物館」這個名稱及現在尖沙咀館址的出現都是回歸後1998 年的事,它的常設展覧「香港故事」掌握向大眾書寫香港歷史的權力,反覆強調嶺南、包括香港的人口增長是幾個朝代以來北方人口逐漸南遷而來,而嶺南文化也是「與中原黃河文明同源」的文化。沿途佈滿着一個個的大型裝置和場景道具,鋪天蓋地般幾乎要把觀眾拉到歷史中跳來躍去。注意力根本不知道應該放在理解故事內容上還是讚歎佈景道具中。

很好看,很悅目,但它的故事是官方的。

博物館從來是一個「論述故事」的舞台而多於是一個「重現真實」的地方,它告訴你一些,不告訴你另一些。而文物館的「毋忘香港的根」就是說着歷史博物館沒有告訴你的那些事。在中國的歷史論述中,常說中國夏商周三代標示着中華文明的起源,三者的遺址盡數分佈在黃河流域。於是,黃河流域等於中華文化產生地得到了異常多的重視和肯定,似乎,整個中華文明便是黃河而來並向外散播。

但原來,香港、深圳甚至東南亞其他國家都有用着一種在北方完全看不到的製衣技術;原來,與其說南方百越文化是得北方中原文化的「恩澤」而發展,不如說本土文明是被北方中原文化所同化和撲滅;原來,在珠江流域曾經有過獨立於北方黃河流域、甚至有別於長江流域的文明體系。

掌握書寫歷史的權力和文明起源的證據就掌握了政權的合理性。西方列強初侵中國時,曾有不少西方的學者指中國的人類先祖是由中亞或非洲而來,從而衍生了「中國人不是這片土地真正主人」的說法,合理化了西方的侵略戰爭。而當時的中國內部亦為此掀起了一片「尋找中國文化根源」的研究,以求確立「中國文化在這片土地獨立發生」的相對說法,刺激起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和支持中國人把西方列強「趕出家門」。

今天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實也不過在搬演着同樣的戲碼。

歷史常用來合理化政權的存在,「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個「古」在哪?在黃河嗎?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