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董會重組專題 · 中大管治改革背景(下):花果飄零的大學管治】 2022-23 大學社區報, 2023年2月, 校董會重組專題, 網上文章 文:怒目狒狒 上半部分提及到了香港的院校管治作為一個整體,如何被全球院校改革趨勢影響。這一部分中我們改成以中大的角度,探討實際中大的檢討與改革歷史,如何在政府與市場之間被拉扯。 作為八所資助院校中唯一尚未重組校董會的大學,中大的管治並非一成不變,事實上自從宋達能報告書開始,中大一直隨著院校改革的潮流不停檢討管治架構。這大致可以分為三段時期——第一個時期:以宋達能報告書和審計署第四十號報告開始,主要檢討管治組織的成員組成。在這一時期,中大檢討了教務會、院長遴選制,並於2009年提出第一份校董會檢討報告,這時期的主動權、話語權在市場的手中。 第二個時期發生在2015年至2016年,標誌性事件為《香港教資會資助高等教育院校的管治 –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報告》(下稱 Newby Report),以及院校反對政府干預的風波。這時期雖然市場上希望大學管治能夠提升績效而改革,但遇上政界以及學界的反對。中大在此時提出了2016年的改革方案,最終在爭議聲中亦不能成事。然而,中大雖然沒有架構上的明顯改革,校董會內部已經作出了相應調整。 第三個時期則以2019年後開始,政治角力與財政壓力同期展現。以建制派借批評段崇智攻擊大學的管治危機,以及張宇人重啟校董會的討論為始。迫於壓力,中大第三次組成「檢討大學校董會規模及成員組成專責小組」,就以往的重組方案作出檢討。 山雨欲來:審計署報告 如果說宋達能報告書只是一份列出院校管治檢討的大致方向的指導性文件,那麼2003年的審計署四十號報告則反映了政府對八大的具體改革期望,尤其劍指港大和中大。報告檢討院校在履行職務時所達到的節省程度、效率和效益,並對中大有以下的評價: 1. 過多冗員:中大校董會的人數明顯過多,以國際趨勢分析校董會應縮減規模,校董會人數應在25人。 中大校董會保留了終身校董席位,佔校董會人員總數超過一成,卻沒有實際參與會議。中大教務會的人員也遠較其他院校為多,應適當精簡人數。 2. 科層不足:中大校董會未設有審核委員會,協助校董會就核數、財務匯報程序、風險管理以及內部監管進行檢討。[1] 中大其實早在2002年宋達能報告書發佈之時,就成立了大學管治專責小組,而此次審計署的報告幫助小組確立了兩個基本目標:縮減校董會和教務會規模。小組亦作出「斬件式」檢討,在校董會上設立了審核委員會管財務,並且設立了執行委員會處理常務後,轉向其他細微目標。 此小組於2006年向政府聲稱已經完成了三份建議書和一次海外專家檢討,並且將會在未來兩三年進行校董會架構精簡[2]。然而這個小組的文件時至今日都未公布。隨後在中大發生了兩件事,第一是院長遴選制,第二是教務會重組。 教務會重組,已經在審計署報告提及,因事出倉促,大幅削弱學生代表數量而被反對。但院長遴選制卻是毫無先兆。簡而言之,本來是從學院教職員中民主推選的院長,同時兼任教職,變為通過遴選委員會委任院長,作為全職行政人員。校方正是以宋達能報告書作開脫,要求設立專業管治人員,終在2007年獲通過。2008年,教務會重組亦在中大獲得通過,教育局進入立法程序。 2009年,對於其他範圍的檢討完成的時候,小組的目光對準了最高管治機構:校董會。第一次校董會重組的方案參考了《宋達能報告書》、英國《迪林報告書》、審計署第四十三號報告的建議,將校外和校內人士的比例定為2:1,意在提高對於「公眾」的問責性,並且縮減規模至25人。 報告最主要的爭議在於學生代表和書院兩個問題。第一是學生代表並不是以學生會幹事會會長當然擔任,而是需要另外進行選舉,變相削弱學生會認受性;第二是減少書院席位,有違書院聯邦制。此次方案在2009年獲得通過,交予教育局進行立法程序。 只不過,因為缺乏諮詢、爭議過多,教務會改革和校董會改革分別在立法會被抽起。在此期間,校方重組的壓力主要是來自市場,被要求精簡人數和增加效率。 烽火連天:陳文敏事件與Newby Report 第二時期展示的是政治與市場上的挑戰。中大依然受著市場壓力期望重組校董會,然而遇上政治事件,重組最終告吹。 2015年到2016年院校管治議題可謂是烽火連天:先是2015年港大拒絕委任陳文敏為副校長;然後當時港大監督梁振英委任其親信李國章入港大校委會(大致等同中大校董會),掀起了一波政界及學界對於政府干預院校自主的抗議。時任中大校董黃碧雲議員於立法會提出無立法效力的動議,要求廢除自殖民時期的特首必然校監制,動議最後獲得通過。學界則發起了「院校自主公投」,以大比數支持增加學生以及教師代表,並廢除特首必然校監制度。 除了政治上的風波外,教資處早於2013年開始撰寫另一份有關大學管治的報告:Newby Report。此報告於2016年中公布,標誌著政府對於大學管治的新期望,第一是風險管控,第二是要有具體、可跟進的計畫。校董會的工作模式也在報告書中新的期許:具體操作不再是有校董會全體執行,而是適當地將權力下放: 「…現代大學規模龐大,運作複雜,期望校董會對大學所有重大事務都能深入審理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校董會實際上通過轄下的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等分層組織來商議大學主要範疇的活動,並提交建議供校董會審批…」(p. 17, Newby Report) 在這兩個背景下,中大重展有關校董會重組的檢討,然而減少書院席位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加上對監督委任校董的憂慮,此方案在一片爭議下最終沒有呈交立法會。在校方2016年小組的工作報告中,清楚表示在重組過程中提及到關於院校自主公投以及特首必然監督制的關注,如果要貿然提交立法會,勢必造成反對[3]。然而,,即使重組整個校董會需要立法會通過,但校董會內部亦順應建議調整架構,比如重組執行委員會,審視風險管理政策等。 2017年以後,校董會重組再無新動向。但教資會在2019年發布的2019-2022三年期問責報告[4]中,只備悉中大管治層面有權力下放的跡象,並沒有再提及早期批評的規模問題。可以推斷的是,對於大學管治的重點已不是單純精簡人數、通過校董會人員進行外部問責,而是邁向一種新的形式。但隨著社會壓力逐漸減少,對於重組的討論慢慢熄滅——直到社會運動再次點燃。 回馬槍:張宇人殺到! 自從2019年之後,政界建制派對於中大管治失去信心,整體的政治氣氛改變。比起第二個階段代表大學在市場與政治之間的拉扯,這一波政府的力量伴隨著財政壓力襲來。立法會有更多理由抽起中大的撥款,如2021年中大被迫抽起建造新實驗大樓的14億撥款申請等[5]。大學的管治為了能維持來自政府的財政收入,只能見風使舵。 針對院校管治,最開始是梁振英在個人臉書發表倒段言論,要求段崇智引咎辭職。在去年中大以一向不透明的校長遴選程序[6]極速續聘段崇智後,引來更多建制派狙擊。相關言論最開始都只是針對段崇智一人,後來立法會的怒火遂轉向更結構性的中大管治層面,要求中大檢視校董會人員組成。 其後,中大又繞過校董會觸碰到中大人的「精神象徵」校徽,校內外對於毫無透明度的大學管治再起疑問。當然,政界所提及到的不透明大多是校方私自作決定,而不通知校董會這更上一級的組織;並不是面向公眾的透明度。 校董之一的張宇人在這些事件之後,就向各傳媒放風要遞交私人草案 [7] 改革中大管治架構。去年年末,校董會開會討論立法會議員校董提出重組校董會的建議,並且成立專責小組。張宇人議員亦提出私人草案修訂《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在立法會會議中,張宇人提及到了大學用公帑需要受公眾監管,並且引用Newby Report,稱中大不改革管治架構的情況下,才會經歷2019年的校譽風波。然而無論是以宋達能報告書的精簡架構,還是Newby Report中對於風險管理以及權力下放的建議,對於所謂防止2019年的風波似乎都無任何關聯;改組的建議似乎是張議員的借題發揮。 是次私人草案旨在為校董會重組發起正式討論,借立法會的曝光向中大校方施壓,要求正視重組的問題,而不是只在立法會討論而忽略中大,光速通過重組。同為校董的劉國勳議員就稱在立法會提交文件是「雙線進行」,同時在立法會和中大進行討論,期望能加快重組的進度。至於實際操作,則需要在中大層面上達成共識,才能藉立法會修改條例。教育局也稱大學校董會改革需要在「院校自主」的原則下進行,不會默許立法會繞過中大直接修例。方案預計在四月校董會內獲得通過,六月遞交立法會通過。 結語 從中大管治改革的歷史來看,校董會是其中永恆的議題。只是所謂的院校自主,似乎在政府與市場的拉扯中,從來皆是虛擬的神話。 然而,這些拉扯對於學生而言同時也意味著機會,校董會這個問題能被公開、廣泛地討論,而不僅限於學校高層以及教資會,這當然可以成為我們行動的機會,在中大的主場作戰。在下一篇文章中,筆者將會討論重組方案中,作為學生如何理解不同席位所代表的團體的利益。 註:[1]:審計署第四十號報告書——第8章[2]:政府帳目委員會第四十五號報告書 ⎯⎯ 第4部[3]:Work Report on the Desirabl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uncil, Taskforce for Reviewing th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uncil, 2016.[4]:大學問責協議 2019-22。[5]:HK01,建制派擬否決中大新實驗大樓14億撥款 中大臨陣撤回財委會申請,2021。[6]:校長遴選過程由包含校董會、教務會代表七人委員會主導,此委員會負責選出一個候選人,而校董會只能決定是否選擇該候選人,具體可參閱立法會CB(4)500/2022(01)號文件,內列八大校長產生方法以及校董會組成模式。[7]:凡不涉及公共開支、政治體制或政府運作的法案,可由議員個別或聯名提出。以往其他大學修例也是通過私人草案達成。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三 × 5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