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狒

過去三年,中大的餐廳換了一批又一批,情況就如美 國總統選舉一般,Same shit, but different names。 為什麼依然在中大「冇啖好食」?「好食」建基於價格,提供足夠平的頹飯,或是願意相對付多一點,用三四十元買相對好吃一點的飯,對於大多數同學就已 足夠。

當然,這篇文章不會期望中大餐廳能以更低廉價格, 提供比街外更可口的食物。不過問題是,中大比起市 區舊區租金廉價的地方,食物質素跟不上動輒四十元的價格。為什麼中大只能有「CP 值」低的膳食?

無效檢討

相近的食材與時間成本,一個餐好食與否,取決於廚 師是否了解學生口味,並且認真、有能力(事實上我 不相信中大的廚師能力只限於此),如何確保廚師煮 的食物符合學生心水,在有限成本內煮到好的食物, 就是較為理想的模式。

中大的所有膳堂招標都由書院以及中央膳堂管理委員 會負責,膳委會管理餐廳營業時間、餐牌、售價等, 亦會審核餐廳質素,如問卷調查、神秘顧客等。然而 膳委會現行的運作模式有所侷限,服務使用者的力量 並不足夠。

先從選餐廳開始:從最開始投標過程就沒有確保膳食 味道。以為人詬病的中央委員會為例,評分表 [1] 注 重匯報與包裝,要求列明食物售價、種類及款式、員 工經驗及待遇,甚至還包括投資額與管理費。中大當 然希望管理費要收得高,最好還要足夠投資額翻新器 材。然而整個過程中,竟然沒有安排試菜環節。

再談運營:在中大,人流相對固定,宿生都不會離開 宿舍太遠,只要食物正正常常,要在中大續約並不 難。現有機制上能夠處理餐廳難食問題只有膳委會, 如果同學能提出對膳堂管理者有價值意見,當然是好 結果。然而意見終究只是意見,對於餐廳沒有一個行 之有效的監管甚至是賞罰機制,學生並沒有辦法。

成本決定上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食材成本決定了食物的上限。就 算廚師十八般武藝,面對只有四分一的食材成本也難 以舒展拳腳。

要解釋餐廳的問題,就要先進入餐廳的運作模式。開 店不是做慈善,老細也當然要賺錢。一般而言,按照 不同經營模式,食材佔成本兩至四成半不止,其他成 本包括固定的租金、水電、人手等。

在中大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呢?位置良好的餐廳,例 如 Coffee corner 和 CC can,全年多客;附近沒有 教學樓的書院餐廳,如逸夫和伍宜孫的膳堂,即使是 上學日子,能夠接觸到的客人都有限。中大的餐廳成 本並不比街外低,雖然免收租金,但依然要面對高昂 的管理費以及中央冷氣費(老細不能決定是否開)。

如要加價,則要通過膳堂管理委員會審批,而中央委 員會亦會限制每年加幅,敬文書院食堂甚至會按照營 業額加管理費。到最後每個餐賣的價錢不高,中大的 膳堂大多以薄利多銷的模式運營。如何能夠在競爭中 存活下去,縮減食材成本成了餐廳的最大問題。

中大的餐廳大致上可以分為大型餐飲公司(美心 / 泛 亞)以及中小企兩種。前者因為既有運營模式需要更

多管理人手,加上成熟採購與食材供應鏈,食材本身 就佔較低成本;後者天生因規模問題,同樣的食材成 本較高。如果涉及到半成品例如日式叉燒,成本差距 就更為明顯。

為了降低食材成本,中大最多的是頹飯:炸是為了快 和方便;推一個汁成本低又可以送飯。以冷凍食材為 主,凍肉夠平,可以解決倉儲、物流方面的問題。即 使是蔬菜,也儘量採取耐儲存的椰菜、番茄等。所以 中大食物種類單調、烹調技法重複,並非餐廳有沒有 心做。因應成本限制,餐廳要生存下去,也一定要追 隨著通脹加價。

既然中大不講租金,而是設立「管理費」,我想本意 是希望降低餐廳的成本(當然我不清楚是到底想要更 便宜的膳食還是更好的膳食),只不過對於經營者而 言,這些巧立名目並沒有帶來實質的成本降低,導致 了現時的問題。

壟斷口腔期

可能就會有同學問,如果大財團的食物成本更低,而 的確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販售,味道穩定尚可接受的 情況下,為什麼中大不引進大財團呢?

一切從「麥麥送唔送中大」的都市傳說開始:麥當勞 曾經在 2001 年投標現時范克廉樓咖啡閣的位置,然 而受到學生會、綠色天地等組織抨擊麥當勞剝削員 工、破壞環境,力阻其進駐中大。傳聞麥當勞懷恨在 心,相當一段時間內麥麥送不會送到中大。故事是否 真實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大曾經有一種反大 集團的潮流。

時至今日,對於大型連鎖店的抗爭早已不復存在。大 學把社會責任整合入投標範圍內,當然對於大集團而 言,他們所做的 PR 更為專業。那麼除了直接社會責 任以外,連鎖店對於大家的膳食質素有什麼破壞?想 想你的社區,隨著商場越起越多,你每天的選擇就在 譚仔、老麥、乜樂物樂的無限分靈體中徘徊,小店的

生存空間被擠壓,能夠選擇的餐廳少了。如果助長這 些大集團分到中大膳食供應的肥豬肉,壟斷問題就更 加迫在眉睫。

小結

這篇文章不是為難食的餐廳作為開脫,而是講小店於 成本控制上不及大集團。但是否換成一個自由放任、 完全競爭的市場,讓市場決定哪家餐廳最好食呢?我 看又未必,如果換成自由競爭,大集團就會霸佔中 大,而小店只能惡性競爭。

最重要的還是中大:只要提供津貼、降低管理費,要 求膳堂提供更高質素、更有營養而價格不變的膳食 就變得天經地義。當然,津貼與監管是同步進行,如 果覺得食材問題較嚴重,可能津貼就僅限用於購買食 材;如果需要更好的廚師,津貼款項只用於聘請。

不過,既然中大能夠提供補貼,在有足夠承擔下,不如自己開餐廳,將學生日常所食當成教育的一部分, 價錢、味道、健康等因素就能迎刃而解。

[1]:中央膳食委員會招標膳堂營辦商評分表。

評分標準%
食物售價20%
食物種類及款式20%
承辦商相關經驗、
經營策略、路線及管理模式
營運風格及特色
15%
膳堂內部翻新 / 更新設備的建議
投資額及管理費
10%
人手安排、員工經驗、員工薪酬及福利20%
環保、食物及環境衛生的相關措施及安排15%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