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在苦困裡彰顯——訪學生代表Justin 2024年 迎新特刊, 組織 文/中大學生_ 訪/中大學生_ 學生代表,除了大家熟悉的書院學生會(大多指幹事會),還有在校園內神秘的角色:書代(書院代表會代表)和中代(中大學生會代表會代表,套入現在的時空則可理解為JCSU內的成員)。每次的週年大選,我們總會看見有些人在闡述自己的政綱,邀請大家「拎張睇吓」,問大家投了票沒有,但不少人對選舉沒太大的興趣,瞭解不多,於是一走了之。以往週年大選的投票率本已不算高,不少都是勉強地過了門檻。特別在經歷學生會解散和疫情後,學生參與校政的氣氛更是低落 ,而急劇轉變的環境亦導致學生代表在校政上的聲音處處受到壓迫。 認識Justin之初,是在女工特更的時候,那天是我第一晚當更,那時我還未算認識他,只知道他有學生會幹事的身份(和被休學了)。完更後和他走了大半個中大,順便吹了一晚水,也對他有個大概的了解。一直以來,我覺得學生會/學生代表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編按:好似做報社嘅人仲吃力不討好),原因當然是和同學關心的東西並不一樣。每次聊到校政和社政,他總是能夠滔滔不絕;每次走過校園的某個角落,他似乎都能說得出這些東西在他眼中有什麼問題;每次書院內發生了什麼事,他總是能在IG上出Story通知大家。如今他畢業了,我們又能否透過他了解什麼是學生代表? 從理念到實踐 Justin在19年入學,他指其實在入學面試的時候亦有向教授提到想參選學生會。「嗰陣嘅社會氣氛,見到好多學生會嘅人好願意為社會付出,唔同學生組織都會用佢哋嘅影響力希望同學關心身邊嘅事。」後來中大暫停實體課堂,令他一直將參選學生會的事情埋在心裡,他亦見證過朔夜總辭、及後中大學生會解散的過程。這幾年間,他提到最大的經歷是慢慢感受到大家的公民意識下降,不再關心社會發生什麼事。 「喺佢哋宣佈解散嗰陣,個感覺就係:『仆街冇喇,以後乜都冇喇。』」 大學生的身份似乎永遠離開不了「關心社會」,在歷史上更出現「火紅年代」[1]。而過去數十年,亦有無數的大學生投身社會運動。Justin指出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就是「讀好啲書」,但他卻認為既然我們是以公帑去深入探究自己學科的知識,理所當然就要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回饋到社會上。 人際關係上的機緣巧合亦令他接觸了不少學生會的事情,他的組爸和組仔都曾經是學生會的一員,但最後令他決定參選的原因是在22年的藝墟,那時他擔任藝墟的執委,負責看守救護站和派發場刊,派發場刊時同學的反應令他深受感動。「當然唔同嘅同學有唔同反應,有啲同學可能真係唔會點理,但最深刻嘅係之後有好多同學好appreciate有班人嘗試努力去起返一支中大學生會出嚟。」這次之後,他決定去參選書院學生會,那年他是Year 4。 他一直希望同學更加了解世界上發生的事,因此參選時的職位是社會部幹事,他指這個身份在當時比較敏感,會章上指明社會部幹事需要負責「社會及時事之研究及⾏動」,令學生會不能變一支普通的福利莊,但他明言希望藉此身份令更多同學了解世界的不同面向,「如果我可以喺SU嘅IG上面share一啲新聞,咁咪會好多人睇到?」 Justin及後亦有以民選代表的身份去參選中代(即JCSU),但形容當時並沒有什麼定位可言。他提到參選的目的從來都只是藉選舉去宣傳JCSU的存在,「會想藉參選去話俾大家知,原來中大仲有一班人,為同學好,為佢哋信念又好,睇吓會唔會鼓勵到一啲人去到同我哋一齊做依件事。」 理想的學生代表形態 當筆者問到為什麼以民選的方式上任,Justin提到並非只有中代,即使自己在書院代表會中能以委任代表的身份上台,但他仍要堅持以民選代表參選。 「過去幾年崇基代表會都係委任代表,我好堅持民選嘅原因係希望透過選舉嘅時候,令同學知道咩係代表會,有咩可以搵我哋代表會,你投票俾我,我會點樣去監察Exco[2]點樣做嘢,學生會作為權力機構,點樣確保到權力唔好濫用好重要。」 「好似之前浸大學生會,有人穿櫃桶底,令到八十萬唔見咗,依啲都係冇監察嘅狀況下會出現嘅嘢。」 Justin亦提到之後成為代表會內的章則委員會主席[3],除了修改會章內有問題的地方,同時將代表會的司法權由代表會裡抽出,產生監察代表會的機制。「如果代表會係監察幹事會,咁邊個走去監察代表會?」 如常在苦困裡彰顯 未會變 說到距離感的問題時,Justin指同學當然和學生會有距離感,但他卻提到作為學生代表,需要主動去找同學,而不是讓同學來找你。在他離任前的一段時間,書院不斷停水,而他的任務就是每天去關心有沒有停水的狀況出現。「有嘅我就會去出個Story,話返俾大家聽:點解冇水?幾時會有水?未有水之前,大家可以去邊到處理日常需要?有時EMO通告未落到宿舍,我都會出Story提醒大家。」 「同學有困難,佢唔係真係咁易去搵你,或者講到出嚟。學生會做嘅嘢就係服務學生,關心多啲同學嘅需要,Care 食飯 Care 校巴。」 他亦提到因為自己作為學生會幹事的關係,令他可以閒聊時與同學提到不少校政和社政的話題。「因為同學知道我上學生會,有同學因為對Canteen唔滿意,佢會主動影相俾我。咁如果我冇上,佢可能有唔滿意都唔知點。」 他認為可見的將來下,學生組織的壓力無論在有形抑或無形的情況下都會倍增,但他仍希望未來的學生會,或是其他學生組織,都要將學生的權益放在第一位。 最後……有冇啲咩想同新同學講?「雖然好多人,特別喺中學生嘅時候只係諗住考好DSE,而上到大學又有大學五件事,咁但係依啲又係唔係你嘅目標呢?我唔會喺度推薦大家去上學生會,但你覺得有嘢要有身位先可以做,你可以考慮吓上學生會,喺過程中可能你好努力但冇結果,好老土地講一句:諗清楚自己想做啲乜嘢,趁住依幾年大學,努力去做吓。」 後記 訪談期間,Justin多次提到學生代表的本質就是服務學生,雖然我與他的相處時間不多,但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持之以恆地影響身邊同學的人。直到此刻,Justin每天仍有在IG上分享我未必有留意的新聞。以往學生代表往往脫離不了距離感的問題,但相信以此為起點,我們對學生自治的未來能有更多想像。 [1] 指大學生之間的政治氣氛十分熱烈,學生運動亦發展蓬勃。[2] Executive committee的簡稱,即大家通稱的學生會。[3] 負責審訂學生會的會章,並建議代表會作出適當修改。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六 × = 12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