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大學生會還沒解散前,以往的迎新特刊都有介紹中央三莊(幹事會,學生報和校園電台)和代表會,除了嘗試讓同學了解他們的工作外,亦探索學生組織工作時常面對的問題。筆者在沒有學生會的時候入學。無論是報社過往的刊物和記錄,還是前輩口耳相傳的故事,似乎都對學生組織添了幾分批判,亦添了幾分理想。

我們無法想像有學生會的時代。缺少了這些組織,失去的到底是什麼?事實上,除了參加學生活動的權利,其實還有實踐和組織的經驗。〈喺學生會學社群自治〉透過分享在學生會工作時的經驗,說明社群自治的可貴之處。

校園內,即使校園氣氛低迷,但有志之士仍然存在。〈長風破浪會有時—訪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除了跟進學生會的重建進度外,亦嘗試了解成員選擇協助重建的故事;〈如常在苦困裡彰顯—訪學生代表Justin〉則深度訪談了一位在中大學生會解散後上任的學生代表,講述他為何在校政氣氛低迷下仍然選擇參選學生代表。

〈Indie仔,趁青春、艱險奮進,結隊搞騷吧。——訪山城音樂節2024搞手〉訪問了山城音樂節的搞手,了解理念和波折外,亦留下對未來學生活動的想像;〈報社自白〉則為編輯們嘗試剖釋自己內心狀況,透露自己為何在沒有資金下仍然堅持留下來,同時也是編輯們出版時的心路歷程。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