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 作為一個開始]佔領︰給自己一個界限——看,這個不屬於我們的社會 社會, 11年11月號 文︰Czior 對的,還是佔領。 當下的佔領並不是甚麼特別的事,只是找個合適的地方,將我們的根紥在公共——一個原本就是屬於人民——的地方,生活著。但必需重提的是,佔領原來的實質意義是為了阻斷或抗衡資本的運作模式,像工人佔領廠房自己生產,或無房產者佔領空置的房子。我們如何理解全球的佔領行動的在地意義,就不得不重新檢視這金錢掛帥的社會,實際上我們平日可以逗留的地方,都被商家所買下、或政府所規管,我們身處的地方,好像只從屬於金錢。而佔領只是意欲奪回人民共有的財產,堅定下來作長久抗爭。 當然,這還得從頭講起。 華爾街︰99%與1%的來來往往 九月十七日超過二千人響應反消費主義雜誌《Abusters》的號召到華爾街街頭示威,叫著”Wall Street is our street” 和 “power to the people, not to the banks.”的口號抗議當權者的無能和銀行家的霸權。約莫維持有數百人的佔領行動進行的同時,漸漸是引發更多和平理性的人與警察的直接衝突︰佔領第四日警方突然指控示威者使用擴音器違反法律,行使暴力嘗試驅趕抗議群眾,最終五人被捕;第八日警方用網隔離起一群和平的女性參與者,並惡意噴灑催淚氣體;第十四日,紐約警察無故阻斷行進在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上的遊行人士,連同記者逮捕超過七百人……運動中處處的和平理性都被制度暴力所清洗,但華爾街的佔領者幾乎都以平靜的態度向公眾說著類似的話︰「警方透過拘捕行為來挑動我們的暴力情緒,以此來分裂抗議者的團結,對此,我們堅守非暴力的原則。在警察逮捕我們的同伴之後我們就遊行同時致電至(紐約市的警察局的)第一分局,催促警方釋放被監禁的和平抗議者。」 接下來更以不同的創意將抗爭拓闊至真正生活的層面,避免單單跌入「抗議者vs警察」的衝突場面中,防止運動的真正敵人得以隱藏起來。有如其中一個名為「The 1% Have Addresses. The 99% Have Messages」的行動,向身處高位而寂寞的1%人致電,嘗試與他們做個「筆友(Pen Pal)」,或是以更多具創意的方法去交個「最好的朋友(Best Friend Forever)」——電話、約會、輔導、甚至追擊他們到天腳底。 但,這些來來往往都始終離不開的內容正是,暴力抗爭。 奧克蘭︰99%應有的覺悟 遠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希臘首都雅典、意大利首都羅馬,都響應著全球佔領行動,各自發起多達數十萬人遊行示威、以及連續的罷工,抗議大銀行和商家壟斷經濟。恰如希臘報章寫著「Mother of all Strikes」所宣示的,雅典正延續著佔領行動的勢頭,發起自一九七四年軍政府倒台以來最大的罷工,二十萬名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希臘政府連番實施緊縮政策,都無助解決國家相當GDP約162%的負債,小市民無故就被捲入債務危機之中,失業率一度升至16.5%,生活堪虞的現況。運動中,放火砸車、肢體衝突、流血事件不絕。 或許這還不夠闡述佔領應有的覺悟。 25號傍晚,奧克蘭警方集結超過數百名武裝警察,阻撓剛完成和平示威的千人隊伍返回奧斯卡格蘭特廣場的佔領現場,雙方僵持下警方主動實行清場,對著手無寸鐵的群眾發射橡膠子彈、以及往擠擁的人群投擲催淚彈、震憾彈。而引起公眾嘩然的是一段現場拍攝的影片︰一名抗議者受傷倒地,約十餘人返回催淚氣體區域中救援,但警方卻故意投擲閃光手榴彈(flash-bang grenade)到救援人群中,雞飛狗走;那名倒地的抗議者腦骨碎裂,重傷送院救治。當晚數百名回到廣場的示威者,續至凌晨抗議人士始用垃圾桶、椅子、巨大的花圈等雜物在廣場的各出口設置起非暴力的路障,抗衡圍堵的龐大警力。當晚最後七十被捕,多人受傷,廣場上的帳篷和物資被警方全數毀壞。 翌日在一千六百人出席的佔領集會上通過的一個提議,獲得超過96%參與者的同意,號召十一月二日「解放奧克蘭」( Liberate Oakland, Shut Down the 1%)的行動,呼籲全市罷工罷學,以堅定的姿態對抗真正的敵人,正如召集的網誌裏如此寫道︰All banks and corporations should close down for the day or we will march on them. 早已越過容忍的界限 世界各處貌似正在準備迎來一場暴風雨——同一場暴風雨。光明正大,卻又異常克制地組織起一個個象徵新的生活方式的小社區,即使當下是以體制所認可的理性非暴力的姿態佔據著要地,但抗爭內容卻是如此清晰地強烈敵視資本主義及其體制下的最大得益者——統治階級。只因不滿早就超出了臨界點。甚或,已經不是不滿所能形容了。 所以,接下來只可以更加激進。 焦點放回本地佔領中環的行動上,引起眾人疑惑的是那種矛盾的思緒︰突然多了一堆人,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你我,卻又像旁人一樣,事不關己。但「他們」和我們又有何分別呢? 你的界限會低到甚麼程度?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 六 = 十四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