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歐債與無人能夠知悉的未來 社會, 11年12月號 文:蕭 歐債危機仍舊炒得熱烘烘的。 11月初希臘總理本打算將緊縮財政方案交予全民公投決定,後來卻因恐懼方案被否定而撤銷公投。現今希臘處於一個極度曖昧的處境──要是她不推行緊縮政策,那麼她就得不到IMF的救助貸款,但礙於民眾對緊縮的憤怒,希臘政府卻甚麼都做不了。看看這幾個星期輿論的變化,大家已經不再問希臘應否被救助(bailout),而是問希臘應否被逐出歐元區。 接著火勢蔓延到歐豬五國之一的意大利,曾擔任總理18年的大商家貝盧斯科尼因為無力解決意大利債務問題而被趕下台。意大利國債收益率(yield)更前所未有地升至7.48%的高位(註一),到底意大利會否出現債務違約?要是意大利違約,那麼整個歐元區又會受到甚麼打擊? 整個歐洲頓時烏雲密佈。 意大利的陷落 讓我們先從意大利開始。終於,背負上無數性醜聞、涉嫌勾結黑手黨、捲入毒品交易等等的貝盧斯科尼要辭職下台了。跟希臘的新政府一樣,意大利的新政府同樣以技術官僚(technocrat)主導(註二),新總理是蒙蒂(Mario Monti),一位前歐盟委員會成員以及經濟學家。 普遍來說,對蒙蒂的繼任抱有樂觀態度的人並不多,他接手的意大利可是一個定時炸彈。意大利的經濟規模接近2萬億美金,她也是世上第三大規模的債券發行者,同一時間她也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經濟體系──你說,歐洲各國有錢救助規模只有3100億美元的希臘,但又有誰能救助意大利?意大利實在是太大了,大到不能倒。 雖然大家都認為意大利的實體經濟比希臘強太多,意大利有足夠的償付能力(solvency),只是她沒有市場流通性(liquidity),她沒有現錢去還債而已,可是我們也不能低估市場上恐懼的力量。譬如說早前意大利國債的收益率超過7%時,就要把全世界嚇得發抖了。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當收益率亦即意大利舉債成本越來越高,那意味著意大利將越來越難還債,在各投資者的心目中也就是越來越接近破產了,然後收益率又會越來越高,那麼距離破產又越來越近,結果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惡性循環。 說到底新官上任要推動的經濟改革也不過幾招:削減公共開支,行緊縮政策,以及用盡各種辦法促進經濟增長。但蒙蒂要面對意大利國內的局勢也十分嚴峻,意大利的經濟增長停滯多年,市場同時預期2012年的經濟增長僅為0.1%,更何況緊縮政策損害群眾利益,其反抗又能如何計量?未來仍然暗淡。 無能為力的歐盟 跳出國家之內的範疇,歐洲的跨國家組織又有甚麼解決辦法嗎?看來沒有。 2010年8月,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終於投入運作。這個由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組成的基金是一次臨時性的安排,它的主要責任是向歐盟成員國提供財政援助及貸款,以保持歐洲金融體系的穩定。 在今年11月初,歐元區財長會議裡達成共識,將通過降低受困國家的借款成本以及其他投資工具,把基金由本來的4400億歐元擴展至1萬億歐元。那即是說,歐洲各國要以更大力道來救助受債務問題困擾的國家。 可是,今天希臘及意大利的政局變化卻在歐洲各國的意料之外,越來越打擊投資者對該兩國的信心,也即意味EFSF要救助兩國的困難更大了──它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來吸引投資者。 另一方面,歐盟委員會最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辦法:發行歐元債券(EuroBond)。 歐盟的方案有三:一,將歐盟成員國的所有國債轉變成統一的歐元債券,由成員會互相承擔對方的債務;二,同方案一相似,但只是以歐元債券取代大部份原有國債,發債並設有上限,譬如GDP的60%;三,以歐元債券取代小部份國債,而成員亦要為新債作有限度擔保,原來的國債並不消失。 基本上,第一及第二個方案是不可行的,因為歐債問題極之迫切,而此兩方案必須要成員國自身修改其憲法,將自身經濟體系與歐洲各國統一,可以想像要通過此等方案需要多少時間?又會遇上多大阻力? 第三個方案則是換湯不換藥,因為它只是在形式上改變了發行債務的主體,而歐洲各國仍然要為自身的債務作為擔保,它並不如前兩個方案般由歐盟整體來互相承擔債務。 我們從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歐盟至今仍是一籌莫展。 「傲慢」的德國 最後,我們來談談現在是歐洲老大哥的,德國。 德國是今天歐盟裡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金融體系最穩定的國家,她幾乎成為了歐債問題的救星。但是,德國在歐債問題的處理辦法上則不斷為人詬病,更被指責為「德國教條主義」(German dogmatism)。 為甚麼呢?最近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會議上,明確地表明了德國看待歐債問題的立場。她提出的方案其實薄弱得很:增加對金融違規者的管制,完;她並沒有提出更多更有用的辦法。 11月25號的金融雜誌經濟學人裡,查理曼專欄裡有如此一段形容德國的妙話:「建立歐元債券?不,這會鼓勵負債者回到邪惡的舊路。敦促歐洲中央銀行成為那些受困的國家的最後貸款人(註三)?不,這有通脹的危險。透過IMF給予歐洲各國更多儲備金,然後加強歐元區的救助基金?不,這等同於從德國中央銀行裡拿走黃金。」 事實上,德國堅持反對加強購買受困國家債券的力道,又要求受困國家嚴格地遵從緊縮開支,更重要的是,「勤奮」的德國人不願意付出太多來幫助那些「懶惰」的希臘人、意大利人。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未來一籌莫展。 未來與展望 無論是哪一個歐洲國家,甚至是全世界哪一個國家都不願意見到歐盟解體的結局。假如希臘、意大利破產,那麼歐元就會完蛋,歐盟就會解體,然後對全球經濟體系的打擊可能大得無法想像。 可是,礙於政治局勢及國家之間的分歧,歐洲各國至今仍然未有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雖然各國元首、歐盟、歐洲中央銀行的會議已經開了不下數十次。 譬如說,11月18號英國首相卡梅倫前往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議,商討解決歐債問題的辦法,但結果甚麼共識也無法達成,尤其在於徵收金融交易稅的立場上英國強烈反對,反之德國則強烈支持。 那麼,在如此窘局之下未來到底會變成怎樣?短期內實在是無人知悉。目前最期望的是12月份即將舉行的歐盟冬季高峰會議,歐洲各國均渴望在會議上取得解決歐債的共識。但是,就著以往的分歧仍然未解決,今次會議就會有更大的進展嗎? 註一)當收益率日益增加,即意味國家將會難以承受舉債帶來的成本,而且也暗示該國越來越難進行大規模融資。 註二)技術官僚泛指無特別政治立場,但專業知識豐富的官僚。 註三)最後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通常指為商業銀行提供援助的中央銀行。其商業銀行有償還能力而無流動性的情況下,貸款給商業銀行。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八 × 7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