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言、來
文:言

住屋本應是人皆有之的權利,而非可供炒賣的商品。然而,這一年來,地產霸權仍然當道,香港房屋問題繼續惡化:私樓價格和租金持續飆升,完全脫離市民大眾的負擔能力;公屋輪侯宗數亦累積達二十三萬的歷史新高,加上政府針對年青人的「配額及計分制」,令他們要排十年隊。房屋儼然成為香港年青人的一大難題。施政報告發佈的前一晚,寒風凜冽的立法會大樓停車場築起了六七個帳篷,一群年青人在停車場通宵留守。他們是「拒當樓奴」。

「拒當樓奴」於一月十四日至十五日間,舉行了連串行動,抗議梁振英政府上任以來,依舊漠視青年住屋需要,不斷重提搭建置業階梯,塑造公屋只是幫助基層的東西,政府無必要幫助一般市民的住屋需要,年青人要住屋便應買樓,深化香港人房屋炒買的風氣。主要行動為﹕

1) 十四日晚上八時至十一時的青年住屋問題討 論會﹔

2) 十四日晚上的通宵留守行動﹔

3) 十五日早上的抗議行動。

筆者十四日晚凌晨去到立法會,只見那兒人丁單薄,僅得數個帳篷。但明明幾乎每天新聞都在說青年置業是何等困難,為何只有這麼少人出來爭取?同場還有「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同樣只得小貓三四隻。當然,一次半次行動並不代表甚麼,但事實以青年住屋問題為主的抗爭,在現時的香港少得可憐。是香港人對此麻木了嗎?還是認為這樣抗爭太麻煩,乾脆今朝有酒今朝醉?想到此,尤見「拒當樓奴」行動的可貴。蒙上「不買樓便是不思進取」的污名,「拒當樓奴」更加鼓勵年青人為自身權利站出來,直面現今地產霸權帶來的深遠影響。當然,對青年住屋運動的想像只是筆者臆測,亦不是全像。對此,筆者特意訪問「拒當樓奴」的成員Kenneth。

拒當樓奴訪問

據Kenneth說,這樣通宵留守固然是方便早上的抗爭行動,但更大的原因是象徵著政府現時的住屋政策非常糟糕,逼使年青人要「訓街」。「拒當樓奴」亦特意做了一個倉鼠梯,象徵年青人原地踏步:

「今日住屋係逼在眉睫嘅問題。後生仔想買樓?想買就輸了!後生一出黎就揹住一身債,諗住結婚連債都未還完,甚至結咗婚都仲要分開住;政府公屋仲要再扣年青人嘅分,點算?我地咁做係想話比社會聽後生可以用自己嘅語言講出自己嘅訴求,直接面對既得利益者﹕地產商、政府。」

問題當晚討論會的人數,Kenneth坦言只有二十多名參與者,而且有部分是學聯的同學。然而,他亦明白到在今天的語境下要談論住屋運動,所耗的心力非常大。而且,廿多名參與者在「拒當樓奴」的行動/活動中已算是多。問及當晚參與者的反應,他似乎顯得相當無奈,道﹕

「當晚黎嘅後生仔有岩岩grad嘅,都有就黎grad嘅,好多都feel到迫切,擔心出路問題,以前係相對少依種感覺。可喜嘅係有一啲生面孔嘅人雖然唔係『樓奴』嘅人,但係都講得出住屋係權利,唔係商品。當然,都有一啲後生覺得運動目標太龐大,感到徬徨同悲觀。要令多啲後生仔企出黎為自己發聲的確好難,唯有希望組織每一次行動聚集愈黎愈多人。現時嘅住屋運動比起以前的確弱好多,而以前嘅住屋運動(的訴求)亦未必切合當下,但係果種『爭到盡』嘅精神係好值得我地學習。」

關於行動其中一個重點:施政報告,Kenneth是沒有多大期望的,指著立法會的大門,皺起眉頭直言:

「梁振英凈係提會『交待進度』。交待進度﹖姐係冇新嘢啦。我地覺得今次施政報告仍會以『搭建置業階梯』為主軸,即係繼續起私樓同居屋﹔未必會講(公屋)扣分制﹔應該都係2017/2018年先至肯開始每年起二萬間公屋。」

如今,施政報告發佈好一陣子,他們的預計亦與施政報告無甚差別。更甚者,是次施政報告明言採取各種手段,例如收緊「富戶政策」[1],迫使公屋居民,特別是住戶中有在職青年的家庭,投身私人樓市。以華富邨為例,重建前的華富邨約有9,000個公屋單位,重建後卻只剩8,500間公屋,反而多建了3,400個居屋單位。現時居屋尺價高達一萬元,逼近私樓尺價,變相是逼使市民成為天價居屋樓奴。面對著政府固化的「市場至上」思維,「拒當樓奴」要爭取年青人應有的住屋權利,相信仍是漫漫長路。

註1:「富戶政策」指公屋戶若入息或資產超標,便要面臨終止租約,交還公屋。政府以此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購買居屋。然而,剛踏足社會的公屋青年,其收入很可能使家庭總入息超過房委會的上限,突然成為「富戶」,使家人面臨繳交貴租甚至搬走的局面,最終迫使青年脫離家庭。)

拒當樓奴簡介﹕

青年拒當樓奴運動(簡稱「拒當樓奴」)成立於2011年,為一關注香港房屋政策的民間團體,其成員要由青年人組成。現時,香港的樓價不斷上升,對不少人構成成住屋的壓力,地產霸權之說亦因此而起。針對時下青年人的房屋問題,「拒當樓奴」提出「不買樓,不一定因為買不起,而是不想助紂為虐,養肥地產霸權!」的論述,提倡即使有能力置業,亦要拒絶以置業來解決住屋需要。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