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至

喂,同學,宿費又加喇!崇基學院下學年(2018/19)將會再加宿費,由今年(2017/18)的$11,716 加至$12,772,高達9.01% [1] 。遠高於通脹率3.08%的加幅本就毫不合理,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為何宿費要和通脹率掛勾?
[1] 數據來自2018年1月12日崇基學院學生宿舍委員會《2018/19年度學生宿舍宿費調整》通告。

不是崇基的你也敬請留步!以往只要一間書院加宿費,其他書院也會一齊加。縱然有數間書院尚未公佈來年宿費,但無庸置疑——明年你要付更高的宿費。

一、崇基宿費增幅有必要嗎?

加宿費的問題講到「口臭」,過往學生報亦多次刊登有關加宿費的報導 [2] 。遺憾歷史再次重演:去年,崇基宿費由11,040加至11,716,加幅達6.1%;今年,崇基更變本加厲,再上調9%。僅僅兩年就累積上升15%,預計未來宿費仍有頗大的上調可能。
[2] 有關加宿費報導可以參考中大學生報2014年3月號《宿費加完又加第二回——宿費革命 風雨欲來》、2014年反宿費號外《反加宿費,不只是宿生的事——論宿費背後的理念》、2017年1月號《崇基加宿費、冷氣費背後的荒謬邏輯》

崇基宿委會解釋,加宿費是因為年度不敷達280萬,累積盈餘(宿舍委員會之恆常帳戶盈餘)將降至110萬元左右,所以要增加宿費以填補「不敷」。可是,本年度的宿費調整通告中,所謂「不敷」具體指涉甚麼:到底「不敷」是指涉書院的整體財政問題(如:財政危機或面臨破產), 抑或僅限於宿舍帳目?這些問題,崇基宿委會並沒有給予清楚的解釋。但有兩點是清楚的。第一,若「不敷」僅僅是宿舍帳目的問題,書院大可以用其他盈餘來填補開支。第二,中大校方於2015年起,已為各書院提供額外撥款,資助各宿舍的大型維修開支 [3] 。而這就代表說,無論情況如何,校方只需增加一定的額外撥款,便能圓滿解決這次加宿費的問題,財政問題根本無須轉嫁到同學身上。
[3] 資料參考自2015年1月崇基宿委會《學生宿舍宿費調整常見問題》

二、宿舍——是「非形式教育」,也是學生權利

當我們處理宿舍相關的問題時,我們需要認清一個觀念:住宿不只涉及金錢,而是涉及到學生生活、學習及其權利。宿舍,是同學接受「非形式教育」的重要場所和方法。一方面,同學能在宿舍生活中體驗獨立生活,並學習自理;另一方面,宿舍容許同學於校內生活,以便參與校內活動,學習與人相處和溝通。根據中大本科招生網頁,各書院為同學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的機會,當中宿舍生活更是重點項目之一,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 [4] 。當初政府資助學生宿位時,其目標表明是期望學生透過宿舍生活,「改善學生的溝通技巧,培養他們的領導才能,鼓勵獨立思考和參與社會事務」 [5] 。
[4] 資料參考自中大招生網頁
[5] 政府帳目委員會第四十A號報告書第二章: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一般行政事務。

換言之,宿舍生活不單是學生的個人需要,也有其社會面向。既然政府及校方都認為宿舍作為大學「非形式教育」重要,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每位同學都有住宿的機會。奈何資源有限、宿舍長期供不應求,無法讓每位同學都接受這種「非形式教育」;而加宿費卻與此理念背道而馳,因為這樣便會減少部分同學接受「非形式教育」的機會。畢竟同學經濟能力不一,自然承受能力也不一。同學E向我們表示:「我是透過補習賺宿費,如果再加宿費,也許要再努力些多找份補習,才能負擔相關加幅……如果真的無法負擔宿費,唯有做走讀,每天奔波一點。」同學E可能只是我們身邊零星的例子,但我們可以想像中大有不少同學都面對同樣的壓力:我們需要兼顧宿舍生活、學業、甚至社會參與,各種事情令我們分身不暇,更何況承接多一份兼職。若宿費持續增加,更多同學因為無法承受宿費增幅而放棄住宿,這個情況恐怕會更加嚴重。因此,如果我們認真對待自己接受「非形式教育」的權利,就不應該同意加宿費。

更何況,這次加價以後,只怕宿費就如脫韁的野馬般增加。若我們以崇基的宿舍為例,大學的學費每年$42,100,來年宿費要$12,772,宿生合共須付$54,872。如果宿費每年再加5%,後年崇基的宿生須多繳約$640的宿費,大後年崇基的同學須多繳$670宿費。連同學費,大後年崇基的宿生共須付約$55,500,而後年他們便須付約$56,200。如此下去,同學的財政負擔便會越加沉重,更遑論過上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活。

三、不加宿費的話,根本不需要補貼

或者有人會說,書院可提供補貼,減輕同學負擔。的確,各書院皆提供補貼予有需要的同學,但補貼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根據崇基學生會幹事劉同學所講,崇基提供$2,000補貼予有需要的同學申請,上年度申請補貼的七十多位同學全數獲批。然而補貼終究不是萬能,正如同學E不知道崇基有宿費補貼,可見即使書院提供補貼,仍會有漏網之魚,不是所有需要補貼的同學都知道相關詳情。事實上,總是有同學因申請程序不透明等原因,而無法獲得補貼。補貼的出現全因宿費增加,它是用於補償加宿費所衍生的問題,但校方隨時可以將之取消。與其製造問題後提供補貼,倒不如直接停止增加宿費,才能真正減輕同學負擔,盡量令每位同學都能享有「非形式教育」。

四、原來宿費曾經「有價可講」

若果校方一意孤行把宿費調高,學生似乎無計可施。但回望歷史,原來中大同學在宿費調整上曾有過討價還價的空間。2014年3月,學生會三莊和九間書院學生會聯署《反對中大宿費大幅上調之聲明》,反對「X + Y」方案,將大型維修費用(Y)轉嫁到同學身上。 [6] 當年中大學生會籌備了加宿費論壇,論壇當天校方便收回「X + Y」方案,由大學承擔大型維修費,成功降低加幅。同年4月,中大學生會及學生報於大學行政樓門外靜坐,要求凍結宿費,校方其後讓步,再減低加幅,回應同學訴求。
[6] 有關「X + Y」方案,詳情可以參考中大學生14年2月號《宿費加完又加之Forever Loop,完啦好嘛?》、14年3月號《宿費加完又加第二回——宿費革命 風雨欲來》、16年9月號《凜冬將至 一場宿費戰爭》

一名曾參與反加宿費行動的K同學憶述當時的行動,他們向校方要求凍結宿費,校方受到壓力後便決定減少加幅,將該年加幅維持在4.5%。這與我們不加宿費的理想大相逕庭,畢竟校方及書院擁有穩健的盈餘和財政儲備,只要調配內部資源,就可以支付宿舍開支。正如K同學所說,「表面上,同學是贏家,宿費增幅減少;但同學依然是輸家,本著宿舍是學生福利,宿費根本就不應該加……但樂觀地想,從該次經驗去看,校方也不是銅牆鐵璧,我們仍有改變校方政策的可能。」我們,還有爭取的希望。

後記

宿費年年加,似乎已成為中大的「恆常議題」。學生報和幹事會曾成功爭取凍結宿費兩年,反加宿費行動最終成功令校方讓步、收回方案。然而兩年過後,宿費依然繼續加。誠如我們所講,既然這次宿費「不須加、不應加、不可加」,我們絕對有理由向校方表達反加宿費的立場,更何況「非形式教育」為校方所重視,校方理應最大限度保障同學住宿的權利。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