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抗爭無法割裂——校園抗爭簡史 2021年迎新特刊, 【校史】 文:聰、雞、Jack 編:K 原刊於中大學生報2012年《迎新特刊》 一段甚少被官方提及的歷史——校園抗爭,是構成中大歷史一塊重要的拼圖。以下簡單勾勒的事件,是不同年代的中大人一直爭取校園民主的表現,也為這所大學塑造一種獨特的精神面貌。我們甚至可以自豪地說:「搞屎棍向來都是中大的傳統!」 讀屎片——求學 求學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就,一套怎樣的教育制度,就會培育出怎麼的人。在中大,這麼重要的教育制度隨時被破壞,時刻需要我們守護。 四改三 中文大學於成立時為達到「通才教育」的教育理念, 採用四年制。後來,殖民政府為加強市民對殖民地文化的認同、方便其管治,在 1977 年提出統一中學和大學學制,中大需改為三年制。學生以至校長、各學院及書院院長均反對由四改三,指三年制不足以維持創校理念。翌年以罷課、自發舉行研討會等進行抗議,其中「師生團結反對四改三」集會有超過 2600 人參加,包括時任李卓敏校長。政府面對激烈反抗聲音,只好承諾十年內不重提「四改三」。 1978 年,十年之約屆滿,政府再次要求改變學制。校方再次與學生組織聯合起來,在諮詢期內組織了多場大規模抗議,中大校方當天更提供校巴接送師生到場, 顯示其反改制的立場。但面對政府在財政上強勢壓迫,所有抗議也徒勞無功。 1989 年,中大校方採用彈性學分制(即三年制),學生因焦點轉移到八九民運令關於學制的討論就此告一段落。諷刺的是,在 2012 年開始,大學學制因政府實行中學及高等院校學制改革,兜兜轉轉又回到四年制。 「哭中大」事件 2004 年 11 月,時任劉遵義上任後,校方要求各學系表明是否參與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的計劃,而表示願意的學系須遵守在 2005 年 1 月 4 日提出的幾個條件,包括必修科必須以英語授課等。全校有四十四個學系同意加入計劃,七個學系不同意。當時校方完全沒諮詢過同學。翌年,學生會從非正式渠道得知事件, 並在新聞組上公佈,揭發此事。1 月 31 日,反對中大語文政策的中大學生、校友,連同中大學生會聯署發表了一篇名為〈哭中大〉的公開信,呼籲校友、同學聯署捍衛中大的理想,合共一千多名校內外人士聯署。不少教授亦撰文批評。學生會及「捍衛中大理想小組」也在文化廣場掛出〈哭中大〉橫額及大字報。2007 年,教務會通過該計劃後,前任中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李耀基以個人名義申請法援,欲以司法覆核推翻校方決定,因香港法例《香港中文大學條例》表示中大的「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高院在 2009 年 2 月 9 日裁定李耀基敗訴。計劃繼續執行。現時,大部分學科以英文作主要教學語言。 連鎖店 VS 小店——大富翁 大財團的運作模式大多會以壓榨員工來降低平均成本,收入總會比小規模的公司穩定,校方打算續約加租時就會遇到較少阻力,也有更大誘因租給大財團了。 反連鎖店行動 2001 年 5 月,Coffee con 合約期滿,除了原咖啡閣承辦商外,麥當勞亦加入投標。學生會及中大綠色天地發聲明反對麥當勞進駐校園,又指若引入老麥即中大間接認同其經營手法。最終,Coffee con 維持由舊有承辦商營運。2001 年,范克廉樓裝修後騰出可開設便利店的空間,學生會反對把營辦權交予大型連鎖店,認為會形成壟斷,要求交由邊緣社群以合作社方 式承辦。校方同意由基層團體優先投標。結果,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投得承辦權,協助一群基層失業女工成立女工合作社。2013 年續約時遭校方刁難,要求女工通宵營業,後來中大基層關注組同學義務當值「特更」時段,在上課日晚上 11 時半至凌晨 1 時半提供額外服務。 2012 年 10 月,善衡書院咖啡店開業售賣 Starbucks 咖啡。社交網絡出現了「杯葛中大善衡書院 Starbucks 咖啡店」專頁,中大學生會亦發聲明簡評 Starbucks 打壓工會和壓榨農民的惡行,又有同學及校友自發組成「反星巴克行動」,校園內發起遊行。更有同學在咖啡店門外進行「血染星巴克」行為藝術。最後,一來善衡與咖啡店所屬的美心集團早有合約,二來因時間緊迫,導致就此事的討論不足。最終,善衡書院公投通過咖啡店售賣 Starbucks 咖啡。 學生合作社 2015 年初,本部范克廉樓地庫多間飯堂結業,校方決定以所有空間作擴建百佳之用,後來遭到同學反對,因為百佳於繁忙時間只開 1-2 部收銀機,擴建理由不充分。反對同學收集到一千多個聯署,又邀請同學填寫問卷,最終校方把地庫部份空間劃為社會實驗空間,經營學生合作社,另又劃出素食餐廳。現時范克廉樓地庫除了有百佳,亦有山城角落、女工合作社。 性/別——大學生是純潔的(?) 大學生應是純潔的,所以校方忽視同學的性需要,更以家長式教育管制我們的性空間。 性別友善宿舍 2011 年 5 月,有學生發起兩次「直視大學生性慾,奪回宿舍性空間之瞓湯石」行動,於聯合湯石紮營過夜,目的在於反對宿舍限制「異性」探訪時間、禁止「鴛鴦蛇」等不合理、過時的宿規,以及引起同學關注及討論。活動內容有看相關主題的電影、討論會和瞓街。活動其間有層導師和聯合書院高層到訪,參與討論。他們訴求為爭取「性別友善宿舍」,打破嚴格的男女分宿空間設計,不只是為情侶而存在,也是給普通的男性與女性。也會歡迎同性戀者入住,令性小眾可以在沒有歧視和敵意的環境下生活。引述發起同學的話,雖然活動亦並無實質成果,但他們旨在打開「性」的話匣子。逸夫學生會最近提出性別友善宿舍的討論,提出正反論點引發討論。 中大學生報情色版風波 2006 年 12 月起,中大學生報加插情色版,內容包括性信箱、性幻想、故事、介紹性電影及性書本,目的旨在反思一元性論述:在一男一女異性戀、保守的社會下所抑壓的性慾望,爭取性空間。2007 年 5 月,報章廣泛報導學生報內容,但報道以「亂倫」和「人獸交」為報道焦點以吸引公眾注目,並多次聯署登報公開譴責。中大校方教務會遂成立調查委員會,宣布嚴厲處分當時的 12 個編輯。淫褻物品審裁處把學生報 2007 年 4 月號評為一級,並無不雅;2 月號及 3 月號則評為第二類不雅刊物。網民亦藉此抗衡基督教霸權,集體投訴《聖經》內容不雅,逾二千投訴不獲處理。其間學生報仍堅持開設情色版的決定。之後,中大校董會決定暫緩處分學生程序。翌年,中大教學重組學生紀律委員會重審該屆學生報主編曾偉昭,並公佈曾沒有做錯。當時師生、社會對中大學生報作出不少批評,包括認為情色版是焦點錯置,性的討論只流於交換經驗,而沒有嚴肅探討性學理論;亦有人認為,是次是一場「道德聖戰」,「衛道之士騎劫傳媒,傳媒使學生報成為獻祭羔羊」。面對社會批評,中大學生報在西洋菜街舉辦一場「性,我們可以怎樣表述」的論壇,邀請性別學者進行討論。 政治——中立? 「做學術就唔好講政治」——這種說辭並非近年才出現。大學行政治中立之道,到底是一種表面提倡Diversity and Inclusion 的虛偽,還是在政治漩渦中妥協的態度? 校董會改組 2002 年 UGC 的宋達能報告書建議精簡校董會組成。2009 年校董會改組方案引起不少迴響,因為方案為學生代表設保留事項,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容許學生參與。另外又加入不少由特首委任的獨立人士為佔會內大多數,有礙學術自由、院校自主。2016 年中大學生會進行公投,逾九成同學支持廢除特首為必然校監、提高民選產生的員生代表之比例,以向校董會施壓。今年六月尾,中大學生會趁在校董會會議當晚到場示威。 擺放民主女神像 2010 年,六四事件 21 週年前夕,中大學生會提交申請,將由雕塑家陳維明創作、象徵八九民運的新民主女神像永久擺放在大學站對開的空地。 6 月 2 日下午,大學輔導長吳基培曾向學生會表示,民女可放於文化廣場。豈料校方在深夜發表聲明,以「政治中立」為理由,拒絕學生會的要求。校方決定惹起中大師生和校友強烈不滿,有校友指包容不同政治觀點才是中大可貴的地方。六四集會後,民女在過千名中大師生和市民護送下豎立在大學站外的空地。過程中,校方曾要求學生會簽署有列明「校方保留處理民主女神像的權利」的文件,學生會拒絕,事情最後不了了之。惟現時民女還未被允許永久擺放在中大。 校方與學生會「割席」 2019 年 2 月 24 日「朔夜」當選第五十一屆中大學生會幹事會。「朔夜」當選前已被校方警告涉嫌發表違法言論。「朔夜」當選翌日(2 月 25 日),校方發出第二次聲明,強調新當選的「朔夜」內閣發表的政綱不代表校方立場。校方對幹事會作出五項決定,包括暫停代收學生會會費;要求學生會註冊為獨立社團或公司,自行承擔法律責任;暫停學生會幹事會成員在校內委員會的職務;暫停為幹事會提供大學場地及行政上的支援;以及在有需要時採取進一步措施。中大遂成為首間暫停為其學生會提供行政支援的院校。 其後「朔夜」在民女設置街站,並發起聯署,呼籲學生、校友、教職員等人參與聯署,支持「朔夜」擔任幹事會職務,要求校方收回聲明中的決定,以及反對校方剝奪學生會的基本權利。截至當日下午 3 時,有 5,700 人聯署。中大學生會歷屆成員及其他學生會屬會亦發表聯署聲明,譴責校方校方打壓學生會,要求撤回有關決定。「朔夜」在上任首日召開第二次記者會宣布總辭,表示全體閣員已經向代表會辭職。記者會上,會長林睿晞表示幹事會因校方壓力及死亡威脅,決定撤回政綱並辭職。 校園規劃——山城/圍城 山城的人,那些為奮力保育中大引以為傲的人文精神與自然環境的人,如今經歷圍城之後,他們仍在掙扎,爭取甚麼……. 拆毀烽火台 2008 年 11 月 18 日,蘋果日報報導了中大擬拆烽火台及仲門,以擴建圖書館,其後證實該擴建圖書館計劃早於一年前提出,但從未公開知會中大師生和社會大眾,只在有數名同學代表的「圖書館用戶小組」中提出。有校友翻查「圖書館用戶小組」會議記錄,指出與會學生代表 2007 年 10 月起多次要求校方公開諮詢,然而校方代表多次草草了事,迴避問題。11 月 25 日,學生會和其他員生校友成立保衛烽火台的聯席「烽煙四起」,舉辦論壇。學生會於論壇展開了「黃絲帶行動」,呼籲希望保衛烽火台的同學在「仲門」上掛上黃絲帶。與會者不滿劉遵義上任後在中大大興土木,先後造成「保樹立人」、「強拆應林堂」(以建現在的YIA)、設新書院等未有公開諮詢大學員生的校園發展,一直已積聚民怨。一直以來,除大型集會外,電影會及行為藝術等也在烽火台進行,期望刺激同學參與和反思校園公開資訊、公平討論、校園空間等議題。有校友更藉此機會重提朱銘雕塑《門》的藝術意義,以太極中,二人對打的模樣,比喻大學作為學問切磋砥礪的空間。 一連串行動後,在 2009 年 2 月 5 日,校方提出在圖書館側興建一座新翼的兩全方案,保證大學廣場將維持原貌。 保樹立人事件 2006 年,校方為配合三三四新學制,以維修斜坡為由,向地政總署申請要求斬去位於崇基池旁路 35 棵樹齡或超過 30 年的老樟樹。中大學生會得悉事件後發動聯署, 收集超過二千個簽名, 時任協理副校長許敬文,在聯署壓力下叫停工程,重新諮詢。3 月,約 30 名中大員生在池旁路靜坐舉行保樹立人行動。中大教職員、學生及校友代表決定成立校園發展監察聯盟,以制衡忽視生態保育的工程部門, 提倡中大員生參與規劃校園。4 月,學生會和學生報聯同校友代表,出版《保樹立人特刊》,希望中大員生關注事件。同日,校方在邵逸夫夫人樓舉行池旁路工程簡報會,提出五個方案。其中四個堅持大幅擴闊行車路面和大量斬樹。有反對同學提出,中大一直以來把「安全」和「環保」放於對立,在安全和效率的大前提下,大學校園的自然環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教育,就無奈靠邊站了。有人批評,校方除了幾張精心挑選的人車爭路圖片,並沒有提供池旁路人車流數據,以證明必須大幅擴闊行車路面。校方亦一度阻止公眾人士參與簡報會。最後,校方撤回斬樹申請,並向校園發展監察聯盟表示決定成立斬樹審批委員會制衡校園發展處,日後所有斬樹工程要經委員會審批才能開工。 保安組事件 中大保衛戰後 2019 年 11 月 20 日至今,中大實施校園出入管理措施,所有進入校園的人士均須出示中大證件。翌年,學生因不滿 11 月的畢業典禮事件中保安協助國安於校內進行調查,遂發起「唔show證」不合作運動,亦有人建立網上群組「中大保安組關注組」,讓參與者分享「唔show證」經歷。 2020 年 12 月 10 日, 有同學拒絕屆示證件後被保安挑釁, 同時當時要求保安出示證件被拒,遂查看證件套,保安卻突然向後跌倒,同學質疑跌倒的保安「插水」。涉事同學後來被紀律處分,但對保安疑於建制群組公開其樣貌的投訴,校方指經保安組自行調查後,未有證據證明該影片是由保安上載。同年12月,數名身黑衣人在大學站大叫「唔洗show證」後,便推倒鐵欄,有人向保安投擲不明白色粉末。事後涉事同學被捕,警方亦於兩星期後進入和聲宿舍搜查。 「唔show證」運動開展以來,有不少參與同學被書院紀律處分,惟書院罰則各不一,亦未有明文規定,甚至有同學在沒有接受紀律聆訊情況下,便被通知記過【1】。另一方面,學生代表積極向學校反映保安問題,並要求與學生公開對話。校方於近日非正式約見學生代表,並承諾以書面回覆跟進學生建議及質疑【2】。 用者自付——有錢真係大晒! 大學有責任為同學提供福利,如果貿然取消或減少會增加基層同學的財政負擔,使他們生活百上加斤。大學只想以用者自付的經濟邏輯,節省開支,「有錢都唔益你」。 反加宿費 事實上,加宿費絕非新鮮事。單是最近四年,各書院已靜悄悄地不斷提高宿費,分別加了 6%(2010)、 5%(2011)、 8%(2012)及 7%(2013),由最初的 $8,102 元加至現在的 $11,936。中大學生會於 2013 年見累積增幅竟接近三成,不滿大學當時坐擁 25 億盈餘坐視不理,於是靜坐抗議。 2014 年校方承諾兩年內凍結宿費:即使書院加宿費,大學仍會為每位宿生提供補貼。2016 年限期過後,宿費升幅會以通漲率加維修費計算。2014 年,中大同學組成反加宿費關注組,出版《反加宿費號外》,又聯同中大學生會、學生報、九書院學生會向校方抗議,指學校不應把維修費轉嫁同學,宿舍作為大學非形式教育一種不應跟隨「用者自付」原則。 【1】詳見 2021年五月號《有一種罪名叫「唔show證」—— 誰大誰惡誰正確的大學紀律處分》 【2】詳見校園新聞:《校方就保安問題會面學生代表 閘機建成方諮詢:「如果我哋覺得需要諮詢學生嘅……咪會做囉」》、《校方書面回覆保安問題 承諾指派第三方處理保安投訴》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七 − = 3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