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財赤,學費忽爾間說加就加 2024年 迎新特刊, 求學 文/不合格記者 政府在今年6月20日公佈教資會資助下八間大學每年學費將由25/26學年起連續三年加價,由現時每年$42100 逐步加至27/28學年的每年$49500,平均每年要加大約5.5%,總加幅則達17.5%。 年度學費24/25(今年)$4210025/26$4450026/27$4700027/28$49500 政府在今次加學費計劃中提出的理由包括希望改善大學學位課程多年來未達標準的成本回收率。現時18%的目標回收率為香港政府於1991年訂下的標準,政府則指預計24/25學年的成本回收率將降至12.5%,因此計劃加價「確保有關界別的長遠財政可持續性。」 政府於不同場合解釋加價時都未有提及或否認與近年政府財赤有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於計劃公佈同日回答記者提問時否認政府財赤是今次加價的主要考慮因素,又表示政府未有計劃於三年後再次加價。 然而在計劃正式公佈前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已約見部份立法會議員相討加學費事宜,他們都不約而同表示在政府財赤下加價屬合理。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aka 中大學生報第16屆出版委員會副總編輯[1])表示希望在經濟和公共財政困難下大學生能共渡時艱,「一齊承擔少少」。教育界議員朱國強亦表示財赤下加學費是「應該的」。 編者根據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處(學資處)提供的計算機嘗試計算在加價後依賴貸款攻讀大學的學生,連同利息實際需多繳付的金額。筆者以「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NLS)作例子,該計劃的年利率設於2.42%,最長可攤分至15年還清。假設學生選擇10年內還清,在2032年畢業的同學將比於今年或明年畢業的同學多付近$35200,其中接近$5600是因加價衍生額外的利息支出。 在決定公佈後不少學界人士紛紛回應事件,提出學生日後可如何處理增大的財政負擔。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率先開腔表示認為每月學費只會增加 200 至 300 元,同學可靠多做兩三個小時兼職彌補。朱國強亦提出學生貸款還款期可延長至最長20年,利息亦可調至低於1%。 回收成本? 加學費的決定由6月公布到現在已接近3個月了,民間以至學界都不見得有十分強烈的反應,那我們應該如何詮釋這次政府的決定?我們不如先從這次政府加學費的主要理據——目標成本收回率——開始說起。 正如上文所述,有關標準是早於1991年殖民時期所訂下的,當時決定比率由13%逐步升至18%,期間學費曾多次大幅上調,加幅更曾高達46.6%[2],學費上調最終於1997年停止,學費就凍結於42100元至今。 1991年至今33年的時間,香港政府不是未有嘗試檢討有關做法。在2011年教育局就已經嘗試為大學學費作檢討,當時正值香港新學制過渡期,立法會亦關注可能衍生的學費加幅,教育局於是決定先參考新學制推行一段時間後獲得的經驗再着手檢討學費,,並表示在沒有結論前都不會調整學費。 教育局亦沒有忘記他們的承諾,他們於2015年邀請教資會為學費政策撰寫報告[3],為日後學費檢討作預備。該報告於2016年7月由英國專門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機構完成,碰巧地同年10月審計署亦公開了一份關於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審計報告[4],兩份報告的內容同樣值得我們參詳。 被遺忘的報告 先說審計報告,在報告內文中審計署公開了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在該報告撰寫過程中教育局曾通知審計署早於2011年——亦即是教育局上一次嘗試檢討學費政策時——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決定因目標成本收回率需要檢討,所以「現時」(估計為撰寫報告的一刻)不再有任何現行目標比率。 自此之後,除了教育局和UGC嘗試檢討學費政策的場合和文件外已少見其他人提及這個概念了。事實上,教育局在2022年公開他們每三年檢討對UGC撥款的「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5]中完全沒有提及任何「目標比率」相關的字眼,更表示因根據UGC顧問報告顯示香港學費水平與境外差距不大,以及政府現今政策方向為盡力協助高中畢業生接受資助高等教育,學費水平將維持不變至2025年。 問題就出於此,政府在大幅度改變政策方向時有作出過全盤的諮詢、評估嗎?為何一早擱置而甚少談論的「目標比率」會突然被重提? 大學檢討學費,以至整個學費政策,絕不能一蹴而就,學費說加就加。參考UGC檢討學費政策報告,內容針對的遠不止單純學費的加減,檢討內容還包括政府承擔學費份量的多寡、學生貸款的方案、還款方法等等。 UGC的報告亦強調這種做法的必要性。在該報告羅列大量檢討學費政策時應考慮的要素前,他們特別用一段強調「香港政治領袖和決策人員應討論」該等事宜後,才開始檢討和擬訂高等教育的新資助安排。 回看今次加學費的決定,政府事前有着手討論上文提及的多個因素嗎?有充分諮詢學界加學費對學生造成多大的財政負擔嗎? 即使我們無視上述提及的眾多因素,單純討論加學費本身,連UGC的報告都承認42100元的學費到了今日對不少家庭仍然是沉重的負擔,在香港收入不均情況仍未顯著改善、經濟環境仍然不景氣的時候,政府憑甚麼理據在下年度調升學費? 逆潮流的加學費 UGC的報告並沒有就香港未來高等教育資助安排作任何建議,但報告內容已足夠反映出檢討學費政策絕不是易事,而是「必須建基於對香港社會經濟情況作認真研究後得出的實據」,才能作出改動,而不是一句「不及目標比率」敷衍了事。 可笑的是,UGC的報告甚至羅列了其他國家調升學費的嘗試,那些決議要麼幾乎被否決,要麼被逼撤回,更甚者提出加學費的政府會在下次選舉中落敗。香港會發生這些事情嗎?聽見諸位尊貴的立法會議員對加學費的看法,編者實在不敢抱太大期望。 說到底,政府資助高等教育不單純是福利,更是政府對該地未來的投資,而在大學學位對學生重要性大增的今日,高等教育的學費以至隨後因貸款所引致的財政壓力,應在審慎評估學生的負擔能力後從長計議。 再進一步說,在世界各地政府開始將高等教育視為國民應得的教育權利的一部份的今日,很多歐洲國家例如芬蘭、德國、挪威等已由政府全額資助高等教育學費。即使以香港低稅率的情況來說,以往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額外增加三十多億的大學學費,仍可維持達數百億的盈餘。香港是否仍要固步自封,死守用者自付原則? 待有朝一日政府收入隨着經濟環境改善而恢復盈餘時,可否有空間降低,甚至在可見將來全面減免學費?這些問題絕對值得未來的香港人和香港政府再作探討。 [1] https://www.alumni.cuhk.edu.hk/magazine/200403/html/p10-11.htm[2] 大學加學費|大學學費27年不變收回成本率10年未達標個別學科人均開支近60萬 – 香港經濟日報-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240619[3] Study of Tuition Fee Policies in the HE Sector[4]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對大學的資助 審計報告[5] 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在二零二二/二三至二零二四/二五三年期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提供的經常撥款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 八 = 卌八 Δ